首页 |
|
近日,我院刘宏曼教授与其指导博士生李茜茜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JAE)发表论文,题目为“How digital technology can improve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Perspective of total factor agricultural carbon productivity”。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由美国亚洲经济研究委员会(ACAES)于1990年创办,属于JCR一区,是亚洲经济学研究中的权威学术期刊。该期刊重点关注与亚洲经济体相关的广泛经济学主题,包括制度特征、发展路径、政策经验以及国际交往方面的独特特点,旨在提高有关亚洲经济研究水平,促进亚洲经济学家与其全球同行之间的接触。
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并强调“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这意味着要改变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消耗、规模粗放扩张、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传统做法。因此,在“双碳”目标下,不以农业产出增长为唯一目标、而是兼顾资源环境、经济增长等多维目标的全要素农业碳生产率的提升,成为破解农业“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困境、培育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和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的重要手段。当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加速创新,以新一代ICT技术为基础的数字技术发展正在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数农融合有望成为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论文基于农业部门生产特点,探究数字技术对全要素农业碳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业碳生产率,且主要体现在前沿技术追赶方面。充分考虑数字技术在农业活动不同环节的具体应用,研究揭示了数字技术通过资源投入节约、低碳技术进步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三条路径对农业碳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技术应用三个方面构建数农融合指标体系,并发现在区分数字技术不同维度后,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创新会产生更显著的影响。此外,数字技术的整体作用效果在地方财政投入力度较大地区、中西部地区更为突出。研究证实了数字技术的节能减碳效果,为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决策参考。
论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数字技术赋能中国农食系统减碳增效的影响机制及路径研究(项目号:23YJA790049)”的阶段性成果。
引用来源:Hongman Liu and Xixi Li, How digital technology can improve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Perspective of total factor agricultural carbon productivity,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25, 98, 101921. https://doi.org/10.1016/j.asieco.2025.101921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4900782500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