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首页
>学院要闻>学术动态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经管大家谈·青年说】薛莉:健全长效机制,深化食物节约行动

发布日期:2025-03-07 信息来源:经管学院 浏览次数: 字号:[ ]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粮食节约则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之一。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围绕粮食节约作出了一系列政策部署,展现了国家对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开展粮食节约行动”,聚焦消费环节的餐饮浪费问题。2022年,提出“深入推进产运储加消全链条节粮减损”,关注范围扩展至生产、流通、加工、存储等全链条环节。2023年和2024年,文件强调“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并提出健全长效化机制。到2025年,文件明确“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提出了更加系统化、长效化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粮食节约与反食品浪费的行动。从2021年到2025年,政策内涵不断深化,治理思路日益清晰,反映了我国战略层面在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的连续性和决心。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粮食节约的部署,在延续近年来政策基调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亮点和突破。

2025年文件特别强调“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提出了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策略,这是推动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落地见效的关键。这意味着政府不仅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宣传激励社会各界节约粮食,还要通过制度化手段对浪费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在激励机制方面,通过奖励措施鼓励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粮食节约;在约束机制方面,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手段,对浪费行为实施规范和监督监管。我国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等。这为推动长期粮食节约与反食品浪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制度保障。

2025年文件的另一亮点是健康饮食与粮食节约的结合。在现代社会中,食物消费质量与公民健康息息相关,而过量摄入油、盐、糖不仅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还可能加剧过度消费和食物浪费。通过倡导健康饮食,推广减油减盐减糖和全谷物等膳食模式,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高能量、高脂肪食物消费,不仅有助于改善公民健康,也能在源头上减少食物浪费。这一政策从健康饮食的角度切入,丰富了粮食和食物节约的实践路径。

当前,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粮食生产能力持续提升,但食物浪费问题依然严峻。研究表明,我国食物损失和浪费总量占食物总供给量的27%,其碳足迹相当于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指出,我国食物损失和浪费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88万亿元,这一现状与粮食安全战略目标形成了鲜明对比。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对优质、多元食物的需求持续增长,将进一步影响粮食供需格局。在此背景下,构建健全的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对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在未来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推动技术创新、强化教育宣传、健全监测评估、优化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着手,共同构建更完善的粮食和食物节约体系。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这些举措,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全链条节粮减损和健康饮食的推广,不仅有助于缓解粮食供需压力,还将推动食物相关产业由“增量”向“提质”转型,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食物系统向可持续发展转型。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