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首页
>学院要闻>学术动态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经管大家谈·青年说】冯晓龙:持续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发布日期:2025-03-03 信息来源:经管学院 浏览次数: 字号:[ ]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国于2020年实现了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但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发展放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脱贫攻坚成果还不牢靠,防止返贫的任务还很重。为此,党中央设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自2021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5年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行系统部署。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在第二章明确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第三章进一步指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2023年、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分别在第四章、第二章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今年是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中央一号文件又一次指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旨在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十三五”时期,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5万个,实现了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乔迁新居,有效解决了全国近 1/5 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实现“搬得出”目标。但易地搬迁不仅改变贫困户自然居住空间,也改变其生计空间、社会空间、文化心理空间等,他们不仅面临土地损失、收入减少、生活成本增加、关系网络受损等风险,还会面临民族文化差异、自我情感孤立等困境,导致更高的返贫风险。根据之前的调研,2021年53.2%的搬迁脱贫劳动力复工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约78.6%的搬迁脱贫户的农产品销路不畅、价格持续下降,脱贫户返贫风险仍然存在。因此,让搬迁户实现“稳得住”“能致富”目标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关键。中央一号文件连续4年对易地扶贫后续扶持工作进行了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指出“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防止思想松懈、工作松劲”。

如何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重点应从就业、产业与社区管理三个方面着手。首先,统筹就地就近就业和劳务输出,确保劳动力就业稳定。就业是搬迁户的最重要的生计来源。根据2024年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88.3%的搬迁户家庭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66%。因此,加强就业帮扶至关重要。应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生态友好型产业,盘活或兴办就业扶贫车间,吸纳搬迁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有序组织搬迁劳动力省内、省外劳务输出,加强后续跟踪服务,保障其外出转移就业的稳定性。

其次,分类施策,提升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发展产业是搬迁户生计的另一主要来源。数据显示,28.9%的搬迁户参与了产业帮扶。因此,提升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势在必行。对于有土安置的搬迁户而言,应依托自然资源禀赋,积极培育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引导合作社、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技术服务、农资采购、产品销售等方式带动搬迁户发展产业。对于无土安置的搬迁户而言,可依托安置区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开发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安置区产业带动能力。

最后,推进安置区数字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搬迁户融入水平。安置区治理水平是提升搬迁户融入水平的关键。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等,结合安置区管理与搬迁户办事的需求,大力建设安置区数字治理平台,提升安置区治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提高安置区办事效率和搬迁户满意度,促进搬迁户融入当地社会。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