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文章摘要】【目的】开展耕地抛荒治理政策量化评价研究,为保障耕地抛荒治理政策的有效运行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政策建模一致性(PMC)指数模型方法,构建政策“工具-目标-效力”分析框架,量化评价中央、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3类政策主体颁布的耕地抛荒治理政策。【结果】①耕地抛荒治理政策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空间上具有延续性,且政策工具使用日益多元化;②在政策工具选取上,3类政策主体总体以信息公开型和措施引导型为主,且各有侧重点;中央采用行政管制类政策工具频次较高,粮食主产区更注重运用考核和责任追究及间接引导型工具,非粮食主产区则侧重于考核和责任追究及建立信息台账类;③在政策目标上,3类政策主体均高度重视严控抛荒面积,而对改善耕地质量和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政策目标的关注尚有待提高;④在政策效力上,相较于渐进发展期,中国耕地抛荒治理政策在综合治理期设计更为合理,按照政策效力大小排序依次为中央>非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但在政策领域和政策重点维度上仍有改进空间。【结论】3类政策主体未来仍需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制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的耕地抛荒治理政策,构建抛荒治理政策多元化目标体系,分级、分层推进耕地抛荒治理,逐步提高耕地抛荒治理政策内容效力,发挥政策对治理耕地抛荒的增量效应。
【关键词】耕地抛荒;土地治理;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策建模一致性(PMC)指数;中国
【文章作者】陈萌萌,韩青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食品安全政策与战略研究基地
【发表期刊】资源科学 第47卷第2期 2025年2月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273140);中国农业大学2115人才工程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