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首页
>学院要闻>学术动态

【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经管大家谈·青年说】张晋华:从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到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

发布日期:2025-03-10 信息来源:经管学院 浏览次数: 字号:[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的发布,再次将“三农”问题置于国家战略的核心位置。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施策路径上,我国政策框架正从“多元化投入机制”向“投融资机制创新”深化演进。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完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着力构建财政、金融、社会资本协同发力的资金保障体系。而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升级为“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更强调通过金融工具创新和资源配置优化激发资金效能。具体来看:

第一,财政支持力度加大。明确提出优先保障农业农村领域一般公共预算投入,并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如水利、粮食安全等)的支持力度。

第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宽松,引导资金流向。继2023年一号文件后,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领域资金投放”;支持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鼓励企业发行乡村振兴债券,并给予税收优惠或贴息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第三,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推广畜禽活体、农业设施等抵押融资贷款,解决农村融资抵押物不足问题;当前,以生物资产和农业生产设施为核心的抵押融资创新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在山东、四川等畜牧大省,农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合作,构建“场景+金融”智慧畜牧模式,借助生物耳标、智能项圈等技术,实时对生猪等活体进行动态监测;在设施农业领域,江苏、成都等地试点将智能温室等现代农业设施纳入抵押物范畴,通过农业设施产权交易平台取得农业设施所有权登记证,让经营主体“有权可抵”,解决了经营主体缺乏“抵押物”的困境。此外,为了持续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今年的一号文件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要求“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涉农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实践中,金融机构通过“整村授信”将农户授信阶段前移,有效降低融资的时间成本。另外,数字技术驱动下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由政府牵头、当地人行负责协调、并引入云计算、区块链技术建立的涉农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缓解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号文件强调创新乡村投融资机制,为上述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推广与优化提供了制度基础。

第四,扩大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降低保费补贴压力。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降低产粮大县农业保险县级保费补贴承担比例,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这为提升农业风险管理水平、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了制度依据。

综上,2025年一号文件中的“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体现了我国乡村振兴的财金支持体系已从“广开渠道”转向“精准赋能”,通过改革与机制创新破解传统投入模式中资金分散、效率不足等痛点,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可持续动力。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