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事务
首页
>学生事务>最新动态

活动纪实 | 2021金融专业综合实训暨中国农村普惠金融调研——山东鱼台DAY1

发布日期:2021-08-08 信息来源:经管学院 浏览次数: 字号:[ ]

带队老师:陈靖

带队博士生:李明明

小队成员:马可译 王苏贤 刘育辛 彭博 陈暄霖 李唱 李奕博 惠志强 陈硕文

2021年7月26日,我们小队在陈靖老师和李明明学姐的带领下正式在山东省鱼台县展开调研。调研的第一站是鱼台县张黄镇于梅村,早上八点左右,我们与当地中华保险的经理对接后就一同前往于梅村。由于当天上午于梅村的村支书要开会,所以我们提前做好了要自力更生、挨家挨户寻找调研对象的心理准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了解以及保险经理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于梅村与鱼台县其他村子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它的木耳种植业。果不其然,在前往于梅村的路上,我们就看到了好多家挂着“木耳收购”“木耳加工”之类牌子的店面,这也表明木耳种植的确是于梅村的一大特色产业。

车子快开到村子里的时候,一排排规整的草棚便映入眼帘,一开始我们小队还猜测这是不是用来养殖鸡鸭鹅的地方,后来在调研农户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这就是种植木耳的草棚。

大约经过二十多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了于梅村。我们的车是直接停在两排农户之间的路上,所以一下车我们便可以直观感受到于梅的村容村貌:这里的路面铺设得比较规整,都是水泥马路,早已不见过去乡村那种泥泞的小路;村民的房子大多都是用砖块砌得十分工整的,有的村民家门前甚至还贴了带有各式各样花纹的瓷砖;此外,我们还注意到大多数村民的家门口都停放着一两辆电动三轮车,甚至有一些家门口还有小轿车。这些景象让我们小队的成员切实感到我们国家的农村比过去发展得更好了,但究竟农民真实的生活状态怎么样呢?他们对于家庭的生产以及农村的发展态度是什么样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小队的成员开始正式迈出调研的第一步——主动寻找农户并亲身与他们交谈。

当天的天气较为炎热,艳阳高照,小队的每位成员都拿着沉甸甸的问卷和礼品,但大家的兴致并没有因为炎热的天气而低迷,反而各个都充满了干劲儿。在寻找调研对象的时候,小队成员两两结伴而行,我们看见有的村民坐在家门口做手工活——编农用编织袋、有的村民正在路上翻晒着自家采摘下来的木耳。他们看见我们时,有的会用新奇的目光打量着我们,有的会对我们扬起淳朴憨厚的笑脸。一开始,同学们都有些羞涩,但看见村民们质朴的眼神,我们也就放下紧张的心情主动走上前去表明我们的来意。大部分村民都是愿意配合我们调研的,还会主动拿出椅子凳子邀请我们坐下。

在对农户一对一的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于梅村大部分农户家里都种植了木耳,少的有二三亩地、多的有十几亩地,木耳的产量不同于其他农作物,木耳是按袋来计算产量的,每一家的木耳产量大概在每棚3万到4万袋,并且木耳的种植过程是不需要用到化肥和农药的,这些对于我们这些从小没有接触过农活的00后来说可以算是十分新鲜的知识了。除了木耳这种经济作物外,于梅村的农户还会种植包括水稻、小麦等在内的一些粮食作物。

小队成员调研到的农户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种植模式,几乎没有注册了家庭农场和加入生产合作社的,在和这一类农户的交谈中我们发现他们普遍对自己家的生产收入情况不甚满意,他们认为农民光靠种地难以满足家中老老少少的各种开支,只能勉强满足温饱,但同时又缺乏改善这种现状的能力:有的农户上了年纪,不能外出务工;有的较为年轻的农户要在家里带孩子上学或是由于缺乏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样也不能外出务工。我想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多数农民的困境。与小农户较为微薄的收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队中一位同学调研到的一家既自己搞种植同时也做收购、加工木耳生意的农户,可以算得上村里收入颇高的老板了。这位老板不仅租种了十几亩地,而且还在村子里建了四个仓库用来存放从其他农户那里收购的木耳,他的年均净收入可以达到五六十万,他家的木耳不仅进行线下交易而且他也会利用微信等多种渠道进行线上销售。由此可见,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模式会带来较大的利润空间,当然这也就需要有一定的资本投入,对于那些缺乏资金基础的小农户来说还是有着难以跨越的鸿沟的。

在对于梅村农户金融理财方面知识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村民对这一块的知识还是极为薄弱的,有些甚至连最基础的理财知识都没有,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受学历所限、另一方面是受收入所限。

在大部分农户的心中,靠天吃饭是农民的本分,风调雨顺也是他们最大的期待。小农是脆弱的、农业也是脆弱的,一次雨涝或是大风就可能让农民一整年的劳作付诸东流。因而通过初步的调研,我们小队成员意识到相关部门对于农业保险方面的工作应该更为细致和全面,保障好农民的生产生活是实现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环节。

中午十二点半左右,我们小队在于梅村的调研结束了,同学和老师耐着高温圆满完成了第一天上午的调研任务。回到村委会集中,大家简单做了一下汇总交流后便赶紧到镇子上吃了午饭,为接下来下午的调研任务做更加充分的准备。

吃完午饭后,小组成员们乘车到达了今天的第二个村子——三里屯村。全村共有人口1745人,属于较大的村,耕地面积2602亩,以种植小麦和水稻为主, 年人均收入7400元。

在对工作的逐渐熟练之后,调研进展得很顺利,小组成员在三里屯村共走访了21个农户,村民们都非常配合同学们的调研。经过了解,得知近年来村民质量提高了许多,总体来说,村民对自己现在的生活都比较满意。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村遇到了投资股票的村民,这是上个村所没有的,除此之外,三里屯村的大多数村民都买了农业保险,这让我们看见了农村中普惠金融的实现。

下午四点左右,鱼台调研小队一行人坐车从三里屯前往后杜村。

到达后杜村之后,村子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环境干净,泥灰垃圾杂物少,而且村里的道路都是硬化地面,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村村通道路两边的冬青了,它确实有很好地绿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在后杜村调研的过程也是比较轻松愉快的。村委会非常配合,村支书尽力协助,很快就有一批村民在村头聚集,我们的调查样本的搜寻工作也终于轻松了起来。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该村的村民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小麦和玉米,经济作物有大豆、木耳和大蒜。调研中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后杜村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似乎尤其严重,就拿我们看到的来说,村子里几乎没有年轻人,村民构成以50-70岁的中老年人为主,我的三份调研样本中也有两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后杜村的经历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诚然通过村委会将村民集中到一起可以大大提高调研的效率,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原则。我们既要考虑调研的效率,又要兼顾样本的真实有效性,尽量通过挨家挨户的走访调查,得到一线农业生产者最真实、最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不管怎样,后杜村的调研经历非常顺利,小队一行人也很开心。

后杜村村支书积极协助小队师生调研工作

晚餐后我们开会交流了调研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商讨解决方案,并分享了一些实用的调研技巧,为第二天的调研做好准备。


文字| 王苏贤 马可译 李奕博

图片|山东鱼台调研小队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