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首页
>学院要闻>学院要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圆满召开

发布日期:2022-08-08 信息来源:经管学院 浏览次数: 字号:[ ]

8月8日,由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于线上圆满召开。会议邀请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就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一流专业建设的现状、路径、方向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建议,学院领导及经济贸易系相关老师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合影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任金政教授主持开幕式。院长司伟教授在欢迎词中表达了对各位专家的感谢,希望在学院建设农业特色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一流专业过程中得到各位专家的鼎力支持。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李春顶教授向专家们介绍了专业建设的有关情况。

司伟院长(左)和任金政副院长(右)

第一环节专家研讨由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李春顶教授主持。

山东财经大学校长、教育部经贸教指委主任委员赵忠秀教授主要分析了专业建设标准、本科大类培养、农业专业特色、微专业建设等问题,指出学校专业建设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要重视农业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同时坚持大类招生,做好微专业建设,并提出可以将国际农业生产供应链的有关内容作为未来专业发展方向,重点推进国家级教学成果建设,提高在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方面的组织力度。

赵忠秀教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教育部经贸教指委委员唐宜红教授就专业培养规律、学科专业增长点、专业发展空间及培养方案设计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唐教授认为,专业规律的学习探索以及指导学生实践非常重要,要重点找好学科专业增长点,同时从招生规模上保证学科发展空间,还要在核心课程和实践教育方面重视培养方案的设计建设,并重视微专业与主专业协同发展的问题。

唐宜红教授

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经贸教指委委员于津平教授介绍了现阶段经贸专业建设的问题以及南京大学的本科培养模式,进而分析了本科定位与课程、培养方案与微专业设置等两个方面的问题。于教授指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定位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可以考虑结合国际金融、农产品贸易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并在具体培养上重视课程的新颖性和实用性,重点推动数学工具和数字分析方法类课程的建设。

于津平教授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黄建忠教授分析了专业理论创新提升问题,并指出一流专业是具备创新认识事物发展规律能力的专业,必须要重视专业的理论创新能力。在培养方案的设置上,黄教授认为一方面要增加哲学性课程并增加对特色化发展方向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理论课程开放性与实务课程聚焦性的结合。黄教授还针对专业内涵深化、本硕博培养及学生实习与就业内容提出了相关建议。

黄建忠教授

第二环节专家研讨由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副主任周俊玲副教授主持。

辽宁大学经济学部副主任、教育部经贸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崔日明教授认为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专业特色和定位、竞争能力、学生的创新创业都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崔教授重点分析了怎样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如何推动专业建设与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如何协调大类培养、传统专业与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创新型新专业的发展。

崔日明教授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经贸教指委委员田素华教授提出,一流专业建设需要一流教材、一流课程、一流教师、一流教学团队,要注重学生能力塑造,以经济学为导向,结合农大特点,形成国贸专业的农业特色。田教授认为,要通过讲授宏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教育。

田素华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武拉平教授认为,学科建设与发展要服务于社会、突出农业特色、将现代技术手段充分融入教学中。武教授表示,一流学科建设引领发展、创新型理念,引领世界发展,要适应时代需要、适应新的科技革命的需要,教学和科研都要有全球化思维,要充分认识和了解本领域的全球实践。

武拉平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贸易系林发勤教授表示,农大国际经济与贸易一流专业建设非常有前景。林教授认为,全国多所院校都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我院应当利用好优势形成农大特色,同时还要注重理论创新。农业是基础性产业,可以通过实践课程、暑期调研,让学生去市场中更好地学懂书本上的知识,实践出真知,使专业更富有生命力。

林发勤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任金政教授在会议总结中对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他指出,专家们提出的宝贵意见为学院专业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学院愿同其他兄弟院校继续深入交流合作,构建专业融合发展新机制,推动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