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首页
>学院要闻>媒体聚焦

【环球财经杂志】林发勤、王蕊:中国积极增加大豆与玉米进口以履行中美“第一阶段”协议

发布日期:2021-07-09 信息来源:经管学院 浏览次数: 字号:[ ]

我院经济贸易系林发勤教授和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研究生王蕊在《环球财经杂志》发表文章,讨论了中国的大豆与玉米进口以及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相关内容。学院经文章作者授权全文登出。

———————————————————————————————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就明确视中国为“最严峻竞争对手”,其内阁成员对华强硬将是常态,遏制中国成为两党共识,加上美国社会对华认知已发生重大变化,全面遏华制华仍将是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中美经贸方面,以单边措施为筹码的经贸政策依然严峻,拜登政府内阁成员多次表示将直面所谓“中国经济恶行”,美方贸易代表戴琪直言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在其任期内采取进攻态度,针对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果断出手。

在此背景下,2021年5月27日商务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对中美双方在2020年1月签署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履行情况,尤其是中国自美国农产品采购情况进行了发问。中美“第一阶段”有关农产品的经贸协议是否有利于中国?本文拟从大豆与玉米两种农产品出发,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协定背后的奥秘。

一、“第一阶段”协议核心内容

在中美“第一阶段”协议,中方承诺,在2017基数之上,2020-2021年增加2000亿美元自美进口。2020和2021年采购总金额分别为767和1233亿美元,分别占新增2000亿美元的38%和62%,采购类型包括制造业产品、农业类、能源类以及服务采购。其中农业类新增采购金额(包括油籽、肉品、谷物、棉花、水海和其他农业商品)320亿美元,2020和2021年分别新增125亿美元和195亿美元的采购。从320亿美元新增进口金额的流向来看,新增进口金额的57.9%流向大豆,流向玉米的金额较小。

表1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农产品相关内容

数据来源:根据协议整理得来

二、中国大豆基本情况

自1996年中国首次成为大豆净进口国以来,中国大豆的消费量与国内产量间的剪刀差便逐渐加大,2015年以来,中国大豆消费量常年维持在9500万吨左右,而国内生产量只有不足2000万吨,这种消费量与国内产量极度不匹配的状况使得我国大豆的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

图1 2015-2019年中国大豆产需及进口数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2013年到2019年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国来看,巴西、美国、阿根廷是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来源国,其中巴西一直以来是中国大豆的最大进口来源国,虽然中间几次与美国相近,但在2016年巴西开始一路高走,而美国一路低开,双方差距越来越大,到2018年巴西大豆进口已达占比75.09%,而美国大豆进口则掉落到18.9%。2019年中美贸易协商对中美贸易摩擦有所缓解,美国大豆出口到中国的数量相较于上年持平。中国2020年进口大豆10,032.7万吨,较2019年的8,851.3万吨继续增加13.3%,创下了新的记录, 其中进口美国大豆2589万吨,较上年增加52.8%,占比达到26%,这说明中国正在积极履行中美第一阶段协议。中方落实第一阶段对大豆的承诺,在中国大豆消费量保持正常增长的情况下,中国自美国进口大豆量增加可能导致中国自其他国家尤其是巴西大豆进口量下降。

图2 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国占比%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三、中国玉米基本情况

相较于大豆,玉米在第一阶段承受的自美国进口增加金额的份额要少得多,这也与我国早期的某些贸易政策有关,我国玉米的进口贸易依存度较小,因此承担的进口量和进口金额也小得多。

(一)玉米产需情况

从图3来看,中国玉米的产需缺口从产量过剩慢慢转向消费量大于生产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以及产量较2016年分别下降6.55%、1.08%,玉米播种面积减压主要原因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

图3 中国玉米播种面积及产需缺口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推进以及大豆振兴计划,播种面积降幅与产量降幅美元同步在于单产的提高,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市场需求的影响以及种植结构调整的逐步到位,玉米种植面积将恢复性增加,单产由于科技水平提升也将呈增长态势,国内玉米产量将逐步稳定上升。

(二)玉米进口情况

从中国玉米进口贸易的变化来看,近年来进口量也在不断上升,并且随着国内玉米供需格局偏紧持续,玉米进口将呈扩大态势。2019年中国共进口玉米479.11万吨,较2016年增加163.41万吨,3年总增幅51.28%,2020年中国玉米进口量为1130万吨,同比2019年增长135.7%。从中国玉米进口主要来源国来看,2014年之前中国主要从美国进口玉米,2014年之后玉米进口主要来源国转向乌克兰。随着中方对美方第一阶段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的承诺落实,中国从美国进口玉米的数量会逐步增加,从而可能减少部分从乌克兰等国的玉米进口。根据美国农业部在月度供需报告中称,在截至2021年9月的市场年度,中国预计会进口1300万吨玉米。

图4 中国玉米分国别进口数量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三)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承诺增加玉米进口对我国的意义

正如我们所知,我国玉米主要用于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中国自美玉米进口量的增加可以促进我国以玉米为原料的行业的发展。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最大玉米消费国,目前仍缺乏玉米饲料,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玉米需要从海外进口。由于深加工行业和饲料厂的强劲需求,可能很快会有更多的进口采购。虽然饲料加工厂可以使用廉价的国储小麦或进口高粱来替代玉米,但深加工行业唯一的选择是玉米。

从饲用消费来看,中国自美玉米进口的增加将可以直接对冲掉非洲猪瘟影响消退后由于饲料需求提升的玉米消费增加量。一方面,我国生猪产能恢复带动饲料玉米需求增加;玉米饲料需求的三大板块有生猪、肉禽、蛋禽消费,随着2021年生猪存栏恢复,预计2021年饲用玉米需求增加1950万吨,深加工需求方面,2020年玉米深加工消费8360万吨,在优先满足饲用需求的政策导向之下,2021年玉米需求缺口较大, 2021年玉米进口量将会有明显增长。而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如近日美国农业部报告向中国销售了258万吨的玉米,政府称每周的出口检查攀升至至少26年来的最高水平,5月7日以来中国正加快自美玉米采购,这些都有利于中国积极扩大来自美国的玉米进口,履行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其次,疫情、国际局势和经济双循环大环境刺激玉米深加工企业(酒精、淀粉、糖、其他生物制品)提高开工率从而带来需求增加。2020年10月,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也预计2020-2021年度玉米国内消费量的预测值较2019-2020年度增加了1300万吨至2.93亿吨。

而在工业消费方面,玉米也可以作为绿色清洁的燃料乙醇的原材料,新增自美进口的玉米可以用来产生燃料乙醇,从而促进我国能源多元化发展,同时为我国燃料乙醇加工行业规模的扩大提供契机。 

四、总结

总体来看,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对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窗口期,另外,国际市场上的买卖易主也是常见现象,对于中国而言,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需要在危中寻机,充分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我们的粮食供应安全, 从而努力推动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和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